第626章 我们要建世界级的实验室_外科教父
卡米小说网 > 外科教父 > 第626章 我们要建世界级的实验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6章 我们要建世界级的实验室

  第626章我们要建世界级的实验室

  吴老爷子的保膝手术,引起罗伯特和高主任的丰富联想。

  以后可以使用培育技术或者3D打印技术,制造出合格的膝关节软骨,然后像人工关节置换一样进行软骨置换,将磨坏报废的关节软骨全部换新。

  就像汽车换了新轮胎,老年人可以拥有年轻的关节。

  人工关节虽然解决了疼痛的问题,提供聊无痛的关节,但是在功能上无法跟人体正常膝关节比较,而且使用又诸多限制,还有一定使用寿命。

  目前很多团队进行软骨培育这方面的研究,但是都处于初始阶段,不管是培育还是3D打印的软骨,与真正的软骨差距很大,根本起不到作用。

  严格意义上说,还没有培育或打印出真正的软骨。

  罗伯特和高主任,这两位异国兄弟围着电脑研究手术视频。

  两人同属运动医学专业,算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时不时聚在一起讨论病例、研究手术,称兄道弟。

  这种圆柱形的软骨移植手术,他们也经常做,可是杨教授这手术明显境界不一样,移植的软骨不仅重塑了内侧髁的形态,而且预测到截骨后新的负重点在什么位置,然后软骨移植围绕这个负重点排列。

  负重点会跟着力线移动,这里面涉及到某种几何知识。

  利用几何知识预判均匀沉降后的内髁负重点,将有限的软骨移植到内髁新的负重点,这才是手术重点,高主任和罗伯特又学到一招。

  两人趴在办公桌上,对着电脑指指点点,时不时还会争吵几句,旁人看到此幕,还以为是长相老气的实习生在讨论病例。

  视频放完,老高将U盘拔出,然后挂在脖子上,这样方便,随时可以下载手术资料,然后回去细细研究,有什么不懂的又找个机会向杨平讨教讨教。

  这样,将杨平的技术一个一个掌握,组合起来就是整个技术体系。

  手术关键步骤背后的原理,老高和罗伯特还是没弄明白,两人决定找杨平问问。

  高主任脖子上挂着U盘,拉着罗伯特一起,敲开了杨平的办公室,一番探头探脑后,老高厚着脸皮说:“杨教授,这个保膝手术我们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时间,给我讲一讲-——晚上我请客,到附近找个地方吃饭。”

  对高主任的热情,杨平向来有好感,他也想将自己技术扩散出去,所以对高主任的提问总是耐心解释。

  过来!

  杨平到门口的两颗脑袋招招手,然后将电脑屏幕扭转,让大家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老高和罗伯特凑在一起,围着屏幕。

  电脑屏幕上是膝关节的X片和下肢全长片,上面有一些线条和三角形。

  高主任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将腓骨截断后,胫骨平台内外侧获得均匀沉降,这是常规保膝手术的操作,教授你给这个手术加上软骨移植,我们刚才研究视频,你的软骨移植非常讲究,几乎重塑了新的内髁负重点?我们不明白这个负重点怎么找,因为这种情况下,内髁早就变形,失去了以前的弧度,要找到新的负重点不是容易的事情?”

  杨平指着电脑上的线条和三角形:“伱看,这是内外髁中心的连线,这是力线,这是力线与连线的垂线,这是通过外髁负重点与连线平行的线,这就是受力点,我对这些解剖结构非常熟悉,所以不用借助辅助器械来定位,如果你们来做这台手术,可以利用膝关节置换的导向器来定位。”

  师父一句话,顶过三年功!

  杨平因为对解剖极为熟练,脑海里能够进行清晰的空间构图,所以无需这些器械辅助,很快可以找到那些点点线线。

  其他人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奥秘,照着视频去做这种手术,根本找不到受力点在哪,移植的软骨也是乱堆乱砌,起不到作用,而且术后会因为受力不均,移植的软骨很快会磨坏,最后手术效果自然不好。

  如果将膝关节置换的各种导向器灵活运用在这种手术上,指导寻找力线,寻找各种点点线线,那么问题就简化很多。

  高主任和罗伯特终于明白,兄弟俩同时点头。

  要不是脸皮厚,追着杨教授打破砂锅问到底,靠自己琢磨,不知道琢磨到什么时候才能捅破这层窗纸。

  杨平正和高主任、罗伯特讨论保膝手术,宋子墨过来说句话:“教授!唐顺这几天就会回中国,他会来三博医院见你。”

  “那好,帮约个时间,我好好跟他谈谈。”杨平对团队的组建非常上心。

  要干点大事,不组个团队怎么行。

  ——

  夏院长带着韩主任、孙院长等人,在医院转个大圈。

  孙院长不明白今天夏院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早上晨会结束,就拉着大家来散步。

  夏院长将手里的树枝扔在地上:“这块地最好,拿来建实验室怎么样?”

  当年三博医院建院时,这里不是市中心,所以政府才那么大方,给了一块这么大的土地,放到现在,政府怎么也不会同意。

  院区西北角的这块地,一直留着没用,被弄成一片小树林,现在夏院长提出用来建实验室。

  孙院长明显很吃惊:“用这块地建实验室?”

  一个医院而已,需要那么大的实验室?就算高校的实验室,也没有这么大方的吧。

  三博医院现在的建筑都是建院时留下的,中途没有搞过任何基建,夏院长说房子够用,要将钱用于医生的培养,用于提高医生的待遇福利。

  现在突然提出要搞基建,建设一座实验室,明显不符合老夏一贯的理念。

  第一副院长孙院长不知道夏院长为什么会有这个打算,拉着大家围着医院巡视一圈,就是说这个事情?

  在场的几个同僚,只有韩主任对此事极力赞同,其余人表情不一,即使表面同意,也显得极为勉强。

  这是夏院长预料到的,他点点头,算是回答孙院长的惊讶,然后胸有雄图样子:

  “没有一个好的实验室不行!你们只看到现在,没有看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五十年后,我们不仅要建实验室,而且要建世界级的实验室,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我们医院现在有一只金凤凰,没有梧桐树,迟早留不住,不瞒你们说,这个实验室我是为杨平打造的,原本我以为那栋八层楼已经够用,后来才知道,实验室必须新建,很多实验设备对环境有严格要求,比如冷冻电镜,需要单独建一栋房子,而且地基的打法有专门的标准,所以那栋楼无论怎么装修也不能达标,这块地先划出来,事情我们可以慢慢商量,把梧桐树栽好,把金凤凰留住,我告诉你,以后会有很多凤凰栖息在我们三博医院。”

  可是钱,钱从哪里来?

  孙院长又担心这个,这可不是一点点钱可以解决问题。

  世界级的实验室,怎么都是用亿来计算,这手笔恐怕太大。

  孙院长和几个副院长心里咯噔一下,现在对大规模基建非常敏感,何况涉及到这么多钱。

  夏院长望着远处的天空,回过神来:“钱的事我已经想好,有很多办法,可以向华侨基金会要,我来做说客;还可以找医院的药品器械供应商谈谈,拖几年的货款;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动用医院的积蓄。”

  “拖几年的货款?这恐怕不妥吧?”

  孙院长非常担心,其他几个副院长也是愁容满面。

  “没什么不行的,不愿意,就退出我们的供应商,要继续干,就配合我们的战略,老孙呀,我们共事这么久,很多事经常会争吵,但是这事你得支持我,你好好想想,我们的杨教授,没有去协和,没有去301,独独留在我们这,我们不把平台打造好,会对不住人,误人前途,他是五百年难觅的人才,不能埋没,既然落到我们三博,这是我们的大运气,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我老夏别的本领没有,看人看事真的比你们看得远,听我的没错,把实验室搞起来-——”

  五百年一出的人才,夏院长觉得自己这是保守估计,应该把数字还可以扩大。

  夏院长的步子迈得太大,孙院长感觉跟不上节奏,一阵蛋痛。

  “我们都是学医的,像杨平这种大才,以后能引来很多人才,前不久,杨平找我聊天,举荐一个日本留学的博士,这个博士是东京大学毕业的,目前是干细胞研究领域内的佼佼者,这种人才要真来我们三博,不能让人家做个实验,天天到处跑,今天跑南都医大,明天跑南都理工,后天去南方科技,是吧?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夏长江,我带你们干出一番惊天伟业!”夏院长口气很大,掷地有声。

  夏院长刚任院长时,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过没有说惊天伟业,而是说让三博医院一年一个台阶。

  孙院长比较保守,听夏院长这话,决心很大,吓得额头上冒汗,老夏太超前了吧,要花几个亿来建实验室,估计上面不会同意。

  既然上面不同意,那老夏只能自筹资金,这自筹资金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总之,这件事很难。

  花这么多钱建实验室,谁都会认为是浪费,还不如增添几件顶级设备,或者改善病房条件,这样在政绩上立竿见影。

  比如花几个亿购进一台世界最尖端的肿瘤治疗设备,然后建设一个肿瘤治疗中心,保准三博的肿瘤科一下全国闻名。

  反正这事夏院长暂时也是起个头,要列入正式日程还需时日,所以孙院长暂时也放下心。

  “实验室的建设是基础建设,短期内不能见到成效,所以难免大家质疑,没关系,此事大家可以慢慢商量。”韩主任同意夏院长的想法,不过要给院委会其他成员缓冲时间。

  有些超前的东西手笔太大,大多数人难以理解,这是正常现象。

  “今天我只是提出想法,有空大家坐下来讨论讨论。”夏院长叉着腰,盯着这块地。

  实验室究竟怎么建?还要好好规划。

  ——

  三博医院综合外科楼下。

  唐顺带着自己的日本小女友,仰望这栋大楼。

  他很快就要博士毕业,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对他来说,不是找一份工作的,而是选择一份事业,所以唐顺非常慎重。

  这位日本东京大学的留学生有回国的想法,否则也不会这么纠结,只需直接留东京大学或者去麻省理工,这两个地方都是世界一流,以后在研究领域出成果,机会也最大。

  但是这终究不合唐顺的心意,唐顺还是想回国看看,只是看了好几个地方,不是很满意,也说不出哪里不满意。

  对三博医院,唐顺不了解,但是对于杨平,他非常熟悉。

  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短短几日,充当翻译的唐顺记忆犹新,东大附院那些高傲的脑袋,硬生生地被杨平按下去。

  自己的中文学生高桥,为了能够来中国学习,拼命地熬夜爆肝学中文,也令唐顺难以忘记。

  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谜一样的人-——杨平。

  最近,他也关注杨平的进展,从高桥那里获悉,杨平短短几个月弄出脊柱外固定架新技术,唐顺不是骨科医生,但是不妨碍他查阅大量资料,来了解这种技术的含量。

  而且东京大学附属医院上上下下在藤原正男的领导下,为了争夺脊柱外固定架三期临床实验的资格,做足了准备工作。

  这些人都是日本,甚至世界骨科专业领域内的执牛耳者,他们的智商不用质疑。

  虽然从情感上有点讨厌日本,但是作为发达国家,日本诸多技术在世界领先也是无需质疑。

  几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简单判断,杨平的脊柱外固定架技术是世界级的新技术。

  唐顺整理衣装,带着小女友走进大门,向前台的护士说明来意。

  不到十分钟,电梯门打开,里面走出几个年轻人,为首就是自带气场的杨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mi9.cc。卡米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m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