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求雨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卡米小说网 >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 第六十五章 求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五章 求雨

  “许安真的将巡检司的士兵,全都遣散了?”刘峙听着吴云波的话,倒是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最近很少会去县衙。

  吴云波就成为了他在县衙的眼线。当他听到许安竟然将巡检司的士兵,全都遣散了之后,满脸的不可思议。

  “是的。一个都没有留。”吴云波将巡检司练武场上发生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刘峙面色严肃,来回踱步。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

  他知道许安从京城返回的时候,带回来了一百多个士兵,而且据说还是都督府的士兵。但是对于河内县而言,巡检司的士兵,才是维持治安的重要存在。

  “难道他想将这些士兵,归在巡检司?”刘峙心中暗道。

  但是他很快就否决了这个可能。要知道都督府的士兵,无论是待遇还是前程,都比巡检司的士兵好太多了。

  即便许安有这样的想法,这些京城里来的兵老爷们也不会同意的,说不定还会搞出哗变。

  但他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情呢?巡检司的这些士兵,虽然都是些兵痞子,没有多少战斗力,但终归是世袭下来的军户,论起破坏力而言,甚至要比山贼高上很多。

  更何况,巡检司的士兵,本身又没有土地,一旦到处流窜,势必会成为不安定的隐患。

  他不觉得许安想不到这一点。

  “县令将他们遣散的时候,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五两银子的遣散费。”吴云波说道。

  一百多人,每人五两,一下子就跑去六百两的银子。

  “许县令还真是财大气粗啊。”刘峙冷笑着说道。

  “县丞大人,我还听说,县令让张巡检招募巡检司的士兵。”吴云波有些羡慕的说道,“每个月有八钱银子。还能中午吃一顿肉食。”

  吴云波作为县衙快班捕头,每个月的俸银也只有五钱银子。

  如今一个巡检司的士兵,竟然就比他的俸银要高出三钱银子,这让他也心生去巡检司当兵的想法。

  只可惜他连参加遴选的资格都没有。

  刘峙沉思了片刻,便对吴云波说道:“吴捕头,现在有件事须得你去将其办好。”

  吴云波闻言,急忙问道:“县丞大人有什么吩咐?”

  刘峙在他的耳边耳语一番。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将这件事办好。”

  许安坐在县衙内,看着宋峰递上来的条陈,只觉得无语,但又没办法发作。

  如今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没有下雨了,极有可能会发生旱灾。

  因此县里的乡绅士族便集体写了一个请愿书,希望县衙能够组织求雨。

  在这个时代,对于自然气候的知识非常有限,而神佛之类的信仰在民间大行其道。

  如今久不下雨,乡民们能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龙王求雨。农业社会,气候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在没有水利工程的地方。

  “宋主簿,既然百姓有此呼吁,本县也不会置之不理。”许安看了一眼宋峰,沉声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县尊,卑职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主持求雨仪式,恐怕龙王会见怪,若是这般,岂不是辜负了县尊大人的好意。”宋峰轻声说道。

  “无妨。若是龙王见怪,便让它来寻本县就是。”许安将库房大使叫了过来,轻声说道,“你从库房取十两银子,用作宋主簿的求雨仪式。”

  “是。”库房大使说道。

  “真是可恶。”宋峰离开县衙之后,便气冲冲的来到了翠和楼,见到了刘峙。

  他一坐下,便忍不住大骂了一声。

  “偌大的求雨仪式,竟然只给了我十两银子。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宋峰气愤的说道,“他堂堂一县之尊,求雨原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竟然将它推给了我。”

  刘峙闻言,却是笑道:“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好事?”宋峰不解的看向刘峙。

  求雨又累又没有油水,若是求不下来,说不定还会受到惩罚。

  “求雨原是县令的分内之事,而今他却将这件事推给了,若是没有求下雨来,自然是因为许县令心不诚,因此触怒了龙王,忽而没有求雨成功。”刘峙眉眼间闪烁着阴谋的神采,“而若是求下雨来,这自然就是你的功劳。”

  “如此说来,这倒是个好事了?”

  “没错。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但县令太抠搜,只给了十两银子的费用。这对求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宋峰抱怨道。

  “钱多有钱多的办法,钱少有钱少的做法?”刘峙笑着说道,“我再给你十两银子。将这个求雨仪式做的人尽皆知。”

  宋峰也不是个蠢人,自然也是明白了刘峙的目的。

  “县丞大人只管放心,卑职一定将这件事办的稳稳妥妥。”宋峰笑着说道。

  许安对于求雨的事情并不上心,因为他知道无论怎么求雨,河内县今年都是不会下雨的。

  正因为此,今年的收成减产,而在明年造成了大规模的饥荒。历史上,今年便已经出现卖儿鬻女的现象。

  求雨是求不来的,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想要稳定农业生产,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事业。蜀地便是因为一座都江堰,而成为了天府之国。

  河内县隶属于黄河水系,县域内有多条河流。其中沁河是最大的一条,而且还途径县城。

  许安的计划,乃是挖掘两条引水渠,将沁河的水,引到各个村子,再在各个村子挖掘水库,用来储存引过来的水。

  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举全县之力,或许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或许不会耽误春耕,而许安也已储存了足够多的粮食,完全可以度过明年的饥荒。

  只不过,此时的百姓,还完全想不到,他们即将迎来一场残酷的旱灾。

  因此当许安贴出了招工告示之后,前来报名的人数寥寥无几。

  毕竟许安给出的工钱,只有二钱银子。相比于煤作匠、铁匠等人差距实在太大了,甚至也远远不如工匠学徒的工钱。

  甚至还有人前去县衙门口闹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mi9.cc。卡米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m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