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城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卡米小说网 >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城

  许安对于朱元璋的想法,也算是有些了解。征伐明夏的战争,让他对于神火飞鸦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神火飞鸦的确是非常强大的武器。

  但是仅仅靠着武器,并不能够决定胜负。

  战争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而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也很多。对于当前的大明而言,并不具备经略西域的条件。而事实上,终明一朝,他们也没有拿下西域。

  而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火器,不但有虎蹲炮,甚至还出现了红衣大炮,但即便拥有这样的火力,仍旧没有经略西域的能力,甚至还要时常受到蒙古的威胁。

  因此哪怕对于大明,再怎么存有感情,许安也很清楚,以大明的统治也根本没有办法触及西域。即便是所谓的东北,大明的控制力也仍旧非常薄弱。

  不过既然朱标将银子带来了,许安也没有理由推脱。如今只有一千架神火飞鸦,再加上每个月的五百架,当傅友德出征的时候,最少能够拥有两千五百架神火飞鸦,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傅友德能够发挥出神火飞鸦的优势,在与察合台汗国的战争取得速胜。

  如今的火炮工坊和火器工坊,都已经进行了扩建,因为朝廷对于火器的需求,似乎比其他事情更加强烈。

  甚至连徐达都派人前来询问神火飞鸦和火绳枪的事情。

  徐达虽然没有参加征伐明夏的战争,但是他对于神火飞鸦和火绳枪在战争的作用,还是做了充分的了解。

  而今他正在备战北伐,火绳枪和神火飞鸦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胜算。

  根据先前朱元璋的旨意,到了年底的时候,需要给徐达提供两千架的神火飞鸦。

  但许安知道,两千架神火飞鸦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小,尤其是他还知道,明年的北伐,徐达还遭遇了一场生涯中难得一见的惨败。

  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许安也是打算多生产一些神火飞鸦备用。同时为了能够增强北伐军的实力,许安也打算在装备完沐英的亲军之后,生产一定数量的火绳枪装备北伐军。

  因此火炮工坊和火器工坊,都需要扩建,并且增加人手。而由于火器工坊的扩建,也使得炼铁工坊需要增产,煤炭工坊也需要增产,这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岗位。

  实际上在河内县的流民,甚至已经达到了上万人,而这流民的大部分,也都被送进了炼铁工坊和煤炭工坊以及纺织工坊。

  至于火炮工坊和火器工坊,招募的主要都是河内县的当地人。

  与此同时,许安还在县城内,新建了一个科学工坊,专门针对于那些能够发明工艺或者改进工艺的人。只要通过了科学工坊的认证,那么就可以每月领取二两银子,直到去世。

  只不过现在,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奖励。

  但因为科学工坊的创建,倒是有不少工匠的心思开始变得活泛起来,毕竟一旦成功改进一项工艺,就等于自己这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

  不过随着流民的增加,单靠河内县县城,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因此许安不得不进行新城的扩建。许安在县城西北的王家村为核心,进行新城的建造。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王家村已经没有人种地,基本上全都到了许安的工坊工作。因为王家村的土地,原本就十分贫瘠,属于河内县最差的土地,即便是费心劳力的种植,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收获。

  相对而言,去许安的工坊,反而收获更多。在王家村的新城,主要是进行修建民房,但是考虑到流民当前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新建房屋,因此许安的打算,是将这些房屋租赁给这些流民居住。

  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流民工作,许安给他们每月的工钱只有两钱银子。想要靠着两钱银子新建房屋,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租赁自然就是最好的办法。

  同时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住得起,许安是以房间出租的,一般的房子最少有三间卧室,每间卧室便是五十文钱一个月。这对于打工的流民而言,还是能够付得起的。

  许安也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将银子进行回流。

  目前许安能够实现银子回流的方式,有粮行和饭店。而通过租赁,则是另外一个方式。

  银钱能够进行流通,是最好的促进生产的方式。

  许安已经开始打算成立钱庄,准备以后世银行的方式,进行运作。当然现在还是不够成熟,只能先进行规划。

  许安的新城,为了节省空间,基本上都是三层的楼房,能够容纳两万人居住。

  而为了修建房屋,又招募了大量的流民做工。而由于新城建设,所需要的工人非常多,一时间竟然出现了工人不足的情况。

  不过好在来到河内县的流民越来越多,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许安的用工荒。

  整个河内县,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尽管今年的粮食已经确认减产,但河内县的粮食,却丝毫没有短缺的迹象,而粮价也十分的平稳。

  许安的商队,更是络绎不绝的往河内县的贩运粮食。

  朱标对于河内县发生的景象,感到十分的震惊。仅仅不到半年的光景,竟然将河内县变成了世外桃源。他每天都能够收到来自北方各县的奏章,很清楚北方的旱灾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虽不至于饿殍遍野,但粮价不断上升,百姓生计异常困难。

  但这些情景,在河内县完全没有任何迹象。甚至还能够容纳上万的流民,而且还能够让这些流民自食其力。

  朱标不得不在心中感叹,许安的确是治世之能臣。

  然而许安却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够让河内县发展到这个程度,最大的原因,还是自己手中的七万两白银,若是没有这些本钱,许安就算是有再多的想法,想要实现也是困难重重的。

  好在这七万两投入下去,给予许安的回报也是非常巨大的。

  就在朱标惊叹于河内县的治理时,一封奏章却在朝廷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mi9.cc。卡米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m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