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大同镇归明,吴三桂再叛_南明亦明
卡米小说网 > 南明亦明 > 第197章 大同镇归明,吴三桂再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7章 大同镇归明,吴三桂再叛

  第197章大同镇归明,吴三桂再叛

  两年前多铎进攻苏尼特部时,蒙古巴林部就出兵相助,并且占据了原苏尼特部的大片草场。本次漠北联军南下,巴林部自然是首当其冲。

  腾机思等人来势汹汹,巴林右翼扎萨克色布腾以及左翼扎萨克满珠不敌,在丢失了大片牲畜、牧民以及草场后,率领5000残部向东逃到了察哈尔部,一边寻求庇护,一边向北京告急,请求大清出兵抵御漠北蒙古!

  察哈尔部是蒙古最著名的部落之一,历史上号称蒙古中央万户。在北元时期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其首领更是由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担任。就连苏尼特部也是从察哈尔部脱离出来的,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本着“柿子先挑软的捏”这个原则,腾机思决定先进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的士默特部,拿下这里就如同打开了阴山与河套地区的大门,对日后蒙古骑兵南下非常重要。

  这里就不得不感叹一下范家的可怕了,作为大清的八大皇商之首,范永斗确实是能量巨大,除了兵器甲胄之外,他是连火炮都能送到漠北。

  钱默与范家联手将在江南缴获清军的甲胄火器贩卖到了漠北,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其中就包括清军的红衣大炮。

  归化城虽然是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池,其城墙甚至全部用青砖包裹,也不过是周长2里,城高三丈。

  对用拥有数百杆鲁密铳和10门红衣大炮的苏尼特部来说,攻取这里可谓是轻而易举。

  不过巴图却建议对归化城围而不攻。果然不久后,察哈尔汗王阿布鼐经不起士默特部的催促,决定派出15000精骑前往支援。

  却不料察哈尔的精骑在刚渡过伊克土尔根河后,便遭遇了土谢图部和车臣部的5万骑兵突袭。漫山遍野都是漠北蒙古的骑兵,双方本就兵力悬殊,加之察哈尔部背水而战,一经交手立即崩溃,此战察哈尔部大败。

  幸亏此时已是冬天伊克土尔根河水较浅,他们才得以率领5000残部突围而出。不过此战过后察哈尔部元气大伤,漠南蒙古已经无力阻止腾机思等人继续攻城掠地了。

  归化城失守以及察哈尔部遭到重创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多尔衮再也坐不住了。连忙任命英亲王阿济格为抚远大将军,率领1万满洲正白旗驻防在大同一带,以便随时进入蒙古平乱。

  大同总兵姜襄是陕西延川人,出自将门世家,其兄弟多是总兵或副总兵一级的高官,其本人更是挂正朔将军印,出任大同的总兵官。其家族在大同地区经营多年,手下士兵也大多是心腹旧部,同时他也是大同士绅的代表,背后有着士绅的支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姜襄就是大同的土皇帝。

  原本清军刚入关的时候,姜襄就曾经拥立过代王朱贵,本就是被迫降清。这次阿济格进驻大同可是触碰到了他的底线,再加上清军在江南接连惨败,甚至连南京都丢了,更是让他下定决心要起兵反清。

  阿济格这次出征又要从山西各处强征粮草,更是搞得山西百姓怨声载道,也为姜襄的反清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此时宣大总督耿焞对着大同总兵姜襄说道:“姜总兵,抚远大将军的人马距离大同已经不到20里了,大军出征蒙古的粮草可曾备妥了?”

  姜襄笑着说道:“卑职已经命人从各地调粮,如今5万石粮食就在城外随时可以入库,耿总督若是不信,可以亲自前往查验。”

  耿焞心道这姜襄平时骄横跋扈,对钱粮看的比命还重,这次居然如此轻易就答应了,实属可疑。

  于是耿焞便亲自带着总督府以及司道、知府各级官员出城检验粮草,以免出了纰漏!

  却不料耿焞刚离开了大同,姜襄就命人关闭了城门,说道:“清廷倒行逆施,搞得我山西百姓民不聊生;本将奉永历天子旨意,起兵反清,今日我大同军民就反正归明。”

  说罢姜襄便率先割掉了辫子,然后又抓了耿焞一家在城头祭旗。

  城上的士兵也纷纷效仿姜襄割掉辫子,“反正归明”的呐喊声,更是响彻整个大同,吓得耿焞等人赶紧去给阿济格报信。

  虽然不久后阿济格便率大军赶到了大同城下,但大同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又是著名的要塞,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

  阿济格一连猛攻了3天,伤亡了一千多人,连大同的城头都没登上过。他本人更是差点被大同城上的火炮击中,若非几个亲兵用身体挡在自己身前,恐怕此时他已经在地府和多铎团聚了。

  如今大清的家底已经不多了,正白旗更是多尔衮兄弟压箱底的本钱,纵然是阿济格再虎,也不敢用正白旗来开玩笑。

  他只能暂时退到大同东边的宣府,等待京师的援军。

  姜襄准备反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快就联络山西各地的义军;山西士绅苦清久矣,纷纷揭竿而起;就连以范家为首的八大皇商,也偷偷向义军提供了不少物资,以作为自己将来立功赎罪的证明。

  不到一个月,山西义军遍地开花,朔州、浑源、岢岚、保德、宁武、忻州、泽州、蒲州等地皆被起义军攻克,清军的留守部队大多投降义军,只剩下省会太原等极少数地区还掌握在清军手里。

  就连一河之隔的陕西也受到了姜襄反正的波及,王永强等人在陕西起兵策应,一时间声势浩大!

  如今喀尔喀蒙古随时可能南下,多尔衮也不敢将仅有的那点家底全部扑到大同和姜襄拼命。只得一面对姜襄进行了劝降,另一面让阿济格坚守宣府至居庸关一线,另外派兵扼守住太行八陉,避免山西的起义波及到河北和京师一带。

  大同距离京师仅有700里路程,威胁实在太大。而漠北蒙古联军此时也已经夺取了归化城,重创了蒙古察哈尔部,随时可能南下。

  如果这两股势力相互配合,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得任命李国英为川陕提督,配合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剿灭陕西叛乱,将驻扎在汉中一带的吴三桂部调往山西平叛。

  吴三桂虽然打开了山海关,将满清放进了中原。但其本意是想借助满清的力量击败李自成,并与多尔滚有满清不过黄河的约定。

  可吴三桂自己也没有想到,看似强大的大顺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被自己和多尔衮联手击败后,居然是一溃千里。使得满清得以迅速的控制整个北方的局面,而此时的吴三桂早就失去了和多尔衮谈条件的资本,从一个“合作者”变成了一个下属。

  弘光政权建立伊始,便将吴三桂遥封为蓟国公,还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他确实有脚踏两条船的心思,反正他有精兵在手,明清双方都要倚重他。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坐拥江南半壁数十万大军的弘光政权,居然不到一年就分崩离析了。

  此时的吴三桂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政治资本,他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做大清的奴才了。

  虽然占领北京后,多尔衮就册封吴三桂为大清的平西王;但他对吴三桂和他手下的关宁军颇为忌惮,甚至一度将吴三桂调回辽东镇守锦州。

  之后虽然让其镇守汉中,但是对汉中的钱粮也是严格控制,让其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严防吴三桂扩充关宁军的规模。吴三挂手下的关宁军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既不属于汉八旗也不属于绿营,他们只听命于吴三桂。

  若不是如今大清在南北两线都遇到了大麻烦,多尔衮还真不想启用吴三桂。

  汉中的平西王府内,关宁军的高级将领已经汇聚一堂。

  吴三桂拿着顺治的圣旨说道:“诸位,朝廷已经下旨调我们关宁军前往山西,平定山西姜襄之乱,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

  吴三桂此言一出,他手下的大将也都兴奋异常,这2年他们在汉中着实给憋坏了。

  吴三凤说道:“汉中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养兵实在不易。如今我们关宁军也只有5万人的规模了,大清想要我们出手,总得有所表示吧?”

  胡国柱、郭壮图等人纷纷表示赞同,胡国柱说道:“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次我军出征,不知道清廷给我们多少钱粮。”

  郭壮图负责关宁军的后勤,他说道:“三边总督孟乔芳给我们准备了25万两白银,30万石粮草!”

  多尔衮想调动吴三桂的关宁军,自然要下一些本钱,银两虽然不多,不过粮草却足够大军好几个月的用度。

  吴三凤说道:“看来多尔衮这次确实是出了点血的,既然钱粮充足,我军就可以拔营出征了。依我看,陕北的王永强等人不过是一群草寇,我军不必出潼关去山西。先去陕北平定了王永强,然后趁机将他手下那些青壮招募到我们手下,把陕北的地盘掌控在自己手里。”

  “然后直接从陕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到时候看情况。若是姜襄战力平平,我们就趁机拿下大同和太原,将山西的地盘也吃下来;若是姜襄战力强悍,我们还有陕北作为退路,也不必同姜襄死磕。”

  吴三凤的话让众人都眼前一亮,先拿下陕北确实是一个好主意,这样他们进退自如,战略空间也会大很多。

  于是纷纷表示支持,请求吴三桂发兵陕北。

  吴三凤确实是说到了吴三桂的心坎里了,先拿下陕北确实是一着好棋,陕北地区民风剽悍,自古就是最好的兵源所在,李自成可以闹出这么大动静也全靠一群陕北老乡的支持。

  不过他看到夏国相一言不发,多少有些疑惑。这个女婿文武双全,擅长谋划,是吴三桂最为倚重的人。

  于是吴三桂对着夏国相说道:“夏总兵对此事有何看法?”

  夏国相说道:“姜襄的情况其实同我们关宁军比较类似,姜家也是大明的将门世家,其家族在大同地区经营了多年,颇有根基。大同又是九边重镇,可谓是天下坚城,阿济格的满洲八旗都奈何不了大同,我们又何必远赴山西同姜襄死磕?”

  听到这话后,吴三国陷入了沉思之中。夏国相的话,的确不无道理。其实自己的处境和姜襄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姜襄。虽说有一个平西王的名号,但哪里比得上姜襄拥有大同这个老窝。在多尔衮眼里自己和姜襄其实都是威胁,他让自己去对付姜襄明显没安啥好心,恐怕他心里最希望我们打的两败俱伤,好永绝后患!

  看到吴三桂若有所思,夏国相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于是接着说道:“夏某看来,姜襄非但不是我们讨伐的目标,还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盟友,有他在山西挡住阿济格,多尔衮对陕西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我们与其去山西同姜襄死磕,拼得两败俱伤,何不趁机谋取关中?”

  吴三桂本就是一方枭雄,想在这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业。如今清军主力大多已经断送在江南了,大明如日中天,自己趁机占据关中,坐拥山河之险,可就是实实在在的西北王了。

  有了本钱之后,自己又可以在明清之间待价而沽,左右逢源了。

  很快三边总督孟乔芳就收到了吴三桂的答复,他将尽起5万关宁军北上山西,请孟乔芳准备好一应钱粮,并且派人接管汉中。

  收到这个消息后,孟乔芳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这些年他受到多尔衮的指示,一直对汉中的军粮严格控制,两人的闹得很不愉快。多尔衮也生怕调不动吴三桂,故而让孟乔芳准备了大笔钱粮。

  不过孟乔芳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怕吴三挂收下钱粮不肯发兵,只派人送了5万两白银和5万石粮草前往汉中,双方相约在西安附近的临潼交割剩余的物资。

  果然不久后,前方尘烟滚滚,大批骑兵出现在了孟乔芳眼前。看着眼前这些衣甲鲜明,满脸肃杀之气的关宁铁骑,孟乔芳也被震撼到了。

  真不愧是此前大明唯一可以和满洲八旗正面抗衡的关宁铁骑,大明边军仅存的精锐,这股精气神真不是普通的军队可以比拟的。

  自己手下的绿营要是和这些关宁铁骑打起来,恐怕就是3对1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吴三桂虽然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宿将,如今也只是36岁,虽然身材并不高大,不过皮肤白皙,鼻梁挺拔的他,在一众人里还是十分显眼的。

  孟乔芳拱了拱手说道:“平西王真是进兵神速,手下的关宁铁骑更是威风凛凛,风采不减当年啊!”

  吴三桂也拱手回了个礼说道:“有劳孟总督亲自迎接,军情如火,本王生怕误了行程,不知大军的饷银及粮草可否准备妥当?”

  孟乔芳指了指后面的一堆大车说道:“平西王放心,20万两白银和25万石粮草我已经全部装运完毕了,尽管查验。”

  吴三桂笑着说道:“本王信得过孟总督,查验就不必了。山西战事吃紧,片刻也耽误不得,我这就率军出潼关北上山西,不知这通关文牒是否都准备妥当了!”

  很快孟乔芳身边的一个小吏就将文书递给了吴三桂,吴三桂查看了一下文书,对胡国柱说道:“胡总兵你率领1万骑兵先去潼关为大军开路,本王押送粮草随后就到。”

  胡国柱大声说道:“末将谨遵王爷号令!”然后就带领骑兵向潼关方向奔去。

  随后关宁军纷纷赶往后方的车队,准备押运物资。

  孟乔芳刚想夸赞吴三挂雷厉风行,不了吴三桂抽出佩刀,直接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然后那些关宁军很快就从四周杀了过来,解除了随行3000绿营的武装。

  孟乔芳大吃一惊,然后高声说道:“平西王,你这是是么意思?”

  吴三桂大笑一声说道:“本王也就不饶弯子了,我欲重归大明,尊奉永历为正朔。孟总督是准备同我一起反正,还是给满清殉葬?”

  孟乔芳没想到吴三挂居然直接反了,于是怒骂道:“平西王,我大清待你不薄,你何故背叛?”

  吴三桂说道:“当初我请大清出兵相助,多尔衮曾答应替崇祯先帝复仇,且清军绝不渡过黄河。是大清自食其言,诓骗本王在先。”

  然后又冷哼了一声说道:“这2年来,孟总督对我关宁军粮草多有克扣,这可是多尔衮的意思;连粮饷都不能足数发放,又何来的待我不薄之说?”

  孟乔芳是个是个聪明人,如今自己落在了吴三桂手里,若是不肯就范,恐怕会直接被他杀了祭旗。

  见孟乔芳仍在犹豫,吴三桂说道:“孟总督派往汉中的1万绿营此刻恐怕已经向我关宁军投降了,本王已经命人扼住了蜀中通往汉中的道路,李国英你是指望不上他了,孟总督还是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吧?”

  吴三桂的话,可谓是将他最后一条退路也断绝了。

  原本西安是有满八旗驻扎的,可博洛同豪格的第二次南征将4000满洲八旗全部调走了,现在西安城里也就只有2000汉军旗。

  而整个西安城也不过只有15000人,即使算上驻守在潼关的10000人也无法和关宁铁骑抗衡。

  如今大清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败退,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了。形势比人强,看来自己也只有跟着吴三桂一起反正归明了。

  有了孟乔芳的配合,接下来关宁军的行动可就轻松多了。

  孟乔芳亲自叫开了西安的城门,让守军缴械投降。虽然期间一些汉军旗也想要抵抗,但是很快就被关宁军给消灭了。

  而胡国柱也迅速夺取了西安东边的潼关,以及东南方向的武关,以阻止河南同湖北的清军进入关中。

  以西安府为核心的整个关中地区,都被吴三桂给掌控了。

  然后夏国相又挥兵西向,一路攻克了眉县和宝鸡,凤翔守将一看吴军势大便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至此凤翔府全境收复。

  随着凤翔和汉中连成一片,陇西的险要之地几乎全部落在了关宁军手中,关中平原的西部有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此时吴三桂将投降的陕西绿营3万人重新编组,开始进入延安府对盘踞在宜君、洛川一线的反清义军王永强展开围剿。

  由于吴三桂打出了反正归明的旗号,其麾下的清军也全部剪掉了鞭子,换上了明军的旗帜,使得义军对他们的警惕性有所下降。

  王永强便接受了吴三凤的邀请,到宜君城东边的洛水河谷会面,洽谈接受永历朝廷册封的事宜。不过他也不傻,自然不可能单刀赴会,王永强偷偷将5000义军精锐埋伏在了河谷之中。

  不过他是万万没想到,这根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王永强在约定的地方等了半天,吴三凤压根就没有出现。

  不久之后就传来消息,吴三凤趁着义军将主力带到洛水河谷的机会,趁机攻下了宜君城。王永强自知义军的实力难以夺回宜君,于是只好带人撤往洛川,却不料在渡过洛水后遭到了吴军骑兵的突袭。

  王永强的义军本就是绿营为主,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弱,现在被吴三凤的人马渡半而击,更是伤亡惨重;自封总兵的义军首领王永强在混乱中被吴军的骑兵斩杀,义军更是四散而逃。很快吴三凤就趁机拿下了洛川,至此陕北的义军基本都被吴三桂消灭了。

  然后在孟乔芳的帮助下陕北各地的清军相继投降,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以及九边重镇之一的榆林镇相继投降了吴三桂。

  永历三年(1649年)1月初三,满清平西王吴三桂,以大明蓟国公的身份在西安宣布陕西8府反正归明,奉永历为正朔,并自封陕甘三边总督,一时间天下震动。

  求推荐票,月票,追读,评论,打赏支持!

  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书友群已经新建,大家可以加一下。今天0点10分准时发200个新章推荐包。感谢各位的推荐,追读,评论,月票,打赏以及角色小爱心,祝大家都能抢到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mi9.cc。卡米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m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