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圣躬有德_大明总宪
卡米小说网 > 大明总宪 > 第199章 圣躬有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9章 圣躬有德

  第199章圣躬有德

  锡山县衙。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带着小孙女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县衙。

  “草民,草民来找宁佥宪。”

  把守县衙的胥吏有些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宁佥宪的差事早就办完回南京了,你直接去南京吧。”

  闻听宁玦走了。

  那老汉“噗通”一声便跪倒在了胥吏面前。

  “差爷,您行行好吧,想个法子让草民见佥宪一面,我们爷孙二人,活不下去了啊!”

  那胥吏当即便慌了神。

  “你这老东西怎的耍无赖?宁佥宪在锡山我还能不给你叫出来?!让我想法子,我又不会飞,我咋给你想法子?!”

  “再不走就打你板子了!”

  胥吏话音未落,县衙内便传来了一个声音。

  “苛责老人家作甚?”

  闻听呵斥,那胥吏的气势当即便萎靡了下去。

  “海县尊,这他是来找宁佥宪的,咱们这也不是都察院啊。”

  海瑞朝着那胥吏一摆手,这才将胥吏打发了。

  “老人家,您有何事找宁佥宪?朝廷有法度,您有冤屈,直接找我便是了。”

  那老汉有些惶恐的说道:“老父母,这事不是草民不省事,实在是草民的事太小,这……这,唉。”

  宁玦的形象早已深入锡山百姓心中。

  遇到这种事,这老汉想到的只有宁玦。

  海瑞闻言一怔,耐着心思开口道:“老人家,这样,您先将案子跟我说一下,若是实在不能办,我再替您想办法。”

  老汉迟疑了片刻,这才叹了口气开口。

  “老父母,小老儿一家本是佃租了村中李佃主四十亩田。”

  “只是朝廷推行新法,佃主要涨租子,儿子跟儿媳觉得不合算,便退租了二十五亩田,往松江讨生计去了。”

  所谓佃租,就是士大夫优免制度下一个特殊产物。

  即一田二主制。

  一块田,分田皮、田骨。

  田骨即是所有权,田皮则是永佃权,地主得了田,便会想法将田骨投献给士绅,获得一部分优免,而自己持有田皮也就是永佃权继续转租。

  持有田皮的这部分也被称为佃主老爷,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种一田两主制也随着士绅优免的消亡而消亡了。

  海瑞闻言不由得讶异道:“您一人佃租了十五亩地?”

  “本来这样日子已见宽裕了,到了昨日,李佃主突然退了我们的租,说是明年不用我们住了。”

  “看我一把老骨头,这才将屋厦又让我暂住些时日,小老儿想去投儿子,却年事已高,实在不知晓道路,也不知晓儿子在松山何处,这才想着叨扰宁佥宪。”

  海瑞闻言不由得一震。

  “农时就在眼前,他敢退了您的租?!他眼中还有没有朝廷的王法!?”

  “我这便命他将田地继续佃租与您,不比您风尘仆仆去松山要强?!”

  听到海瑞的话,那老汉欲言又止。

  “老父母,我们是佃户,佃租的人家的田皮。”

  “小老儿不是本村人,是早年间逃难来的,您这般回去一番折腾,日后小老儿又如何能在村中立足,终究不是自家的产业,小老儿只想找到儿子……”

  望着那老人坚决的表情,海瑞一时也没了话说。

  “您……”迟疑许久之后,海瑞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份拜帖,跟几小块散碎银两。

  “老人家,是锡山对您不住,这点银子您拿着去码头坐船,到了华亭,拿着我的帖子去县衙,他们会帮您。”

  那老汉盯着海瑞手中的银子,眼神已然发直。

  老汉是不想要的,但是有的时候由不得他想不想。

  不待那老汉开口,海瑞便将银子连同拜帖一并塞给了老汉。

  “您一路顺风。”

  那老汉没有再说话,只是跪在地上磕了个头,领着孙女离开了县衙。

  在老汉走后不久,海瑞的脸色已然难看的吓人了。

  “县尊,您……”

  “现在下面有多少个村子在腾田?”

  胥吏怔在原地,而后才开口道:“小的们不知道。”

  “谁是他们的后台?”

  “这……”

  海瑞知道这些胥吏世居锡山,得到的消息一定比海瑞要多。

  “但讲无妨。”

  “听说,有朝中的阁老,还有不少贵人……”

  “你直接说他徐阶的名姓便是了!我大明朝能将手伸到锡山来的阁老,还有哪个?!”

  说罢,海瑞便欲离开县衙,不料却被那胥吏拦下。

  “海县尊,这里面的水太深了,您将来有一日,也是要交职的啊!”

  “就因为要交职,那便由着他们这般恣肆妄为吗?!都不去耕种,来年天下人吃什么?!”

  海瑞知道,千变万变,民以食为天不会变。

  见胥吏低头不言。

  海瑞这才朝着锡山城外走去。

  ——

  京师徐家。

  徐阶的书房门扇紧闭,徐阶的几个贴身侍从也都被徐阶赶到了数步之外。

  书房内,徐阶面前跪着的是徐家小儿子徐瑛。

  而在徐阶的面前摆着的,则是一份份盖着他印信的借据。

  “疯了,徐璠是不是疯了?”

  徐阶的额头上布满了细汗,声音虽然颤抖,却仍在竭力的压低声音。

  “爹,大哥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朝廷这般变法下来,松江的那班刁民,这么点利息都不放过,咱们若是不这么做,咱家的织场,就要被松江府的百姓分而食之了!”

  “那他徐璠就有胆子拿两万亩田出来改种木棉?!朝廷怪罪下来,他有几个脑袋?!你我父子有几个脑袋?!”

  徐瑛亦是咬着牙低声道:“爹!坐以待毙,咱们家连祖产都保不住,拼一把还有一线生机啊!”

  徐阶一屁股瘫坐在太师椅上。

  不知徐阶沉思了多久之后,这才筋疲力尽的开口道:“回去告诉徐璠,放开手脚去干,他只有这一次机会,明白吗?!”

  徐瑛愕然:“爹,那宫里岂不是……”

  不待徐瑛说完,徐阶便厉声打断道:“你还知道有宫里?你以为两万亩田改种木棉就能瞒过宫里的耳目了吗?!”

  说罢,徐阶便双手颤抖的捡起了乌纱帽。

  看到这一幕的徐璠一慌。

  “爹,您往何处去?”

  “还能作甚?!我自然是去宫里拿人头给你们换一线生机。”

  徐阶好似丢了魂一般走出了书房。

  这些银子借来了,便已然回不了头了。

  摆在徐家面前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把满朝文武全都拉下水。

  独徐家借了银子,朝廷杀起来就是屠猪宰羊,但如若满朝文武都借了银子,不管各家干的是甚行当,朝廷想杀也绝非易事了。

  这种事,靠嘴说是没有用的,徐璠此一番成了气候,那便得了大势,不必多说大家便会下场了。

  徐阶很清楚,徐璠,最需要的是时间。

  ——

  随着社会财富转向生产,在市场中的货币流动性激增。

  整个江南的气象已然巍然一变。

  时间在商人眼中愈发的重要起来,为了争分夺秒,甚至已经有不少商人放弃了在商税上与朝廷纠缠。

  三十税一那便三十税一,赶路要紧。

  越来越多的客商、失地佃农涌入南京,同时一批尝到了甜头的掌柜、经办人也开始了在金陵置业。

  只要有人花钱,就一定有人挣钱。

  穷人多,富人也多,非民不穷,非民不富,实则人多。

  在大明,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各地学堂,不少百姓赚到了辛苦钱,第一反应想的也不是自己享乐,而是将自家的娃子全数送进了学堂中。

  哪怕是家底还不那么厚实的,也在一众子女中挑了一个最机灵的送进了书堂,教孩童开蒙识字的私塾先生成了大明的第一块香饽饽,在金陵、锡山简直是一师难求。

  不少生员、秀才干脆便放弃了科举,专心在家教书育人起来了。

  在白银的冲击下,那场大明第一才子杨慎精心布局的鸡鸣大会就好似连个浪花都没泛起来,很快便陷入了平寂。

  一股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已在眼前。

  “自行新法以来,金陵百姓生计大为改善,太仓储粮亦为宪宗皇帝以来首次回升。”

  “……”

  麦福一脸欣喜的在朱载壡的面前念着各部送上来的核算。

  总结下来只有一句话。

  嘉靖继位这么多年,朝廷终于算是有点余粮了!

  城中百姓的生活,更是肉眼可见的在变化。

  念着念着,麦福便跟着哭了起来。

  “幸赖皇爷夙兴夜寐,遂有今日,臣昨日出宫去看,不少百姓都穿着新衣,当真是嘉靖盛世,圣躬有德啊!”

  不只是江南。

  各省都在向内阁上着贺表。

  自行新法以来,朝廷一扫颓势,九边兵马亦在整饬之中,大明俨然已是中兴之世了。

  这一次,守备厅内没有人挑嘉靖的刺。

  事实胜于雄辩。

  大明的元气正在恢复,是任凭谁来都否认不了的事实。

  偌大的大殿上。

  只有宁玦抱着朝笏面无表情的靠在柱子上。

  朱载壡疑惑的看向宁玦:“宁师不置一言,可是朝廷仍有隐弊在?”

  “没有,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太好了。”

  说罢,宁玦便朝着朱载壡一拱手道:“殿下,臣身子近些时日不爽利,先行告退了。”

  而后宁玦便一拱手,径自朝着殿外走去。

  麦福、陆炳两人的脸上均是闪过一丝不悦。

  大明终于套上了一个配得上“天朝上国”四字的精美盒子,所有人都在为天朝气象赞叹不已。

  但宁玦知道这个盒子里究竟装着什么东西,只是宁玦还没有想好,要该如何打开这个盒子。

  刚一出宫门,一个都察院的书吏便早已等在了承天门。

  “佥宪,锡山海县尊到都察院了,嚷着一定要见您。”

  “我能不见吗?”宁玦话音未落身边已然响起了海瑞的声音。

  就在那书吏十步之外的海瑞已然稽首见礼。

  “恐怕不能,下官海瑞,见过佥宪。”

  宁玦打量着这位海青天深吸了一口气:“你擅离职守,悖制了。”

  “下官冒着十年寒窗付诸一炬的风险来见佥宪,佥宪更不应当不见下官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mi9.cc。卡米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m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