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9章 人在家中坐,俘虏从天上来_重生南非当警察
卡米小说网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第2189章 人在家中坐,俘虏从天上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89章 人在家中坐,俘虏从天上来

  第2189章人在家中坐,俘虏从天上来

  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阿尔及尔的宁静。

  第三团士兵们终于意识到,南部非洲人在对待哗变这种事上,和法国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不过第三团士兵们并没有屈服,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雇佣兵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求生活,早就习惯了生死死死。

  别看第三团内部军官和士兵的关系紧张,士兵们之间的感情还是挺不错的。

  被撕碎的同伴并没有把其他雇佣兵吓住,一大群士兵很快端着步枪冲出营地,试图为同伴复仇。

  如果说刚才只是挑衅。

  那么现在肯定就是攻击行为了。

  当乱哄哄连战术都谈不上的雇佣兵出现的时候,第66师官兵马上就打起精神,严阵以待。

  第66师可是打美国人都不会手软。

  打法国人同样不会留情。

  咚咚咚咚——

  还是少尉的装甲车首先开火,这一次就是泼水一样的长连射。

  短吻鳄装甲车坚固的车身,给予毫米机枪稳定的支撑。

  少尉还是很有经验的,长连射的时候枪口上跳的幅度很微小,毫米机枪射速每分钟为600发,一秒十发的速度,一个100发弹箱只需要十秒就能全部打光。

  其实也没有十秒。

  大概三秒钟过后,短吻鳄装甲车面前已经是一片修罗场。

  和电影里的战场不同,真实的战场是非常残酷的,完整的尸体都很少有,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以及东一坨西一坨的内脏组织——

  这还没有用炮呢。

  如果是用炮,多半连尸体都找不到,所以每一次战斗,总会有很多失踪人员。

  让少尉遗憾的是,参与进攻的雇佣兵并不多,一个长点射之后,幸存的雇佣兵连滚带爬,连哀嚎求救的战友都顾不上,直接退回营地。

  其他人更郁闷。

  他们连开火的机会都没有捞到。

  通话器很快又在询问。

  “是的,我们遭到敌人的攻击——支援?不需要支援——伤亡?我们没有伤亡——”少尉感觉心头的那把无名之火终于消散。

  营地也彻底安静下来。

  也不对。

  营地内始终都有零零星星的枪声,但是再也没有人敢走出营地。

  中午十点多点,营地内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枪声。

  少尉主动上报。

  师部的回复很简单,不到12点,不允许主动进攻,随便他们自己折腾。

  11点50分,一群看样子刚刚经历过一场战斗的第三团士兵走出营地,主动向第66师投降。

  这时候第66师才知道营地内发生了什么。

  第三团士兵,一部分来自北非,一部分来自摩洛哥。

  摩洛哥到1912年才沦为法国保护国,参加外籍军团的历史不足,对于外籍军团的一些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对于自由法国的忠诚度,反而比来自阿尔及尔的雇佣兵更多一些。

  第三团的哗变,是由一部分来自阿尔及尔的士兵发起的,其他人大部分是被裹挟。

  在认识到第66师的强硬之后,第三团内部再次分裂,来自摩洛哥的士兵,和一部分来自阿尔及尔的士兵倾向于投降。

  这遭到一些来自阿尔及尔的强硬分子的反对,他们希望能把事情闹大,获得更大的关注,就有更大的可能达到目的。

  两群人之间爆发内江,十点多爆发冲突,超过150人死亡。

  被第66师击毙的叛军也才不到30人。

  第三团内讧反倒死了一百多,这帮人对自己人,下手可比对敌人狠多了。

  对于这个结果,巴顿很满意。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以后法国外籍军团再想哗变,那么就得考虑下后果是否能承受。

  有人不满意。

  让·皮埃尔就对巴顿的处理方式非常不满,在自由法国的内部会议上,让·皮埃尔将大西洋战区的“暴行”,提高到和“弩炮行动”平级的高度,希望自由法国能改变立场,最起码要保持中立。

  这一点绝无可能。

  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不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只承认维希法国,承认自由法国的只有英国和南部非洲,如果自由法国中立,那么英国和南部非洲对待自由法国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英国不说了,戴高乐对英国人失望透顶。

  南部非洲是戴高乐最大的依仗。

  “第三团的损失,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和南部非洲第三集团军没有任何关系,换成是我,我也会这样处理。”戴高乐还是理智的。

  “这不是方式问题,这是态度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南部非洲对我们缺乏足够的尊重!”让·皮埃尔更在乎尊严。

  自由法国组建的部队,一部分已经在罗安达接受了完整的训练,即将抵达北非参战。

  南部非洲教官训练的部队,战斗力肯定比外籍军团更强大,所以对于自由法国来说,外籍军团也已经成为鸡肋。

  “如果你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那么你首先要表现出来值得被尊重。”戴高乐立场坚定,自从欧战爆发之后,法国的表现,确实很难让人尊重。

  先不说法国人有多纠结。

  外籍军团哗变,最开心的可能就是隆美尔。

  隆美尔正在筹划对尼罗河集团军的反攻。

  在那之前,隆美尔首先要解决阿尔及尔的威胁。

  外籍军团哗变,阿尔及尔陷入混乱,第三集团军的威胁暂时解除,隆美尔抓住这个机会,迫不及待的向尼罗河集团军发起进攻。

  和1940年底相比,现在韦唯尔手中的兵力更多,纸面数据更强大,战斗力却不升反降。

  为了支援希腊,温斯顿将韦唯尔手下的两个澳大利亚师调往希腊,尼罗河集团军实力大损。

  为了维持战线,韦唯尔请求更多支援。

  结果补充的部队全部都来自印度,这让韦唯尔愤怒异常。

  印度部队是什么成色谁都知道。

  北非战役第一阶段,尼罗河集团军之所以能向意属北非推进800公里,主要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部队的能征善战。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澳新联军不同,现在的澳大利亚部队和新西兰部队,成员白人和华人各半。

  能打仗的部队全部被调走,补充过来的部队都是印度人,韦唯尔因此向伦敦提出,希望能请求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参战。

  这个要求被英国战争部果断拒绝。

  请求南部非洲人介入?

  开什么玩笑,一旦南部非洲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参战,那么战后北非归谁还不好说呢,搞不好还会影响到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苏伊士运河可是英国的生命线。

  英国战争部的态度让韦唯尔绝望。

  为了扭转局面,韦唯尔以辞职表达自己的抗议。

  大概在韦唯尔看来,凭借北非战役第一阶段期间的表现,韦唯尔已经不可或缺,有资格向英国战争部提条件。

  事实上也是这样,尼罗河集团军在前一阶段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韦唯尔的能力,韦唯尔有资格获得英国战争部的另眼相看。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英国战争部很痛快的同意韦唯尔的“辞职”,将韦唯尔调往印度,和印度驻军总司令奥金克莱交换职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劳德·约翰·奥金莱克参与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斗,结果英军惨败,奥金莱克毫无建树。

  1935年,奥金莱克晋升为少将,次年出任英印军副参谋长。

  欧战爆发后,奥金莱克被调回英国,先后任军长和英国南方军区司令,晋升为中将。

  法国停止抵抗后,奥金莱克返回印度,任印度英军总司令。

  接替韦唯尔担任北非英军总司令之后,奥金莱克的军衔被提升为上将。

  奥金莱克抵达北非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清除英属苏丹境内的德军。

  欧战爆发前,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埃及、英属苏丹、马赫迪王国、以及英属东非和英属索马里。

  马赫迪王国和英属东非因为南部非洲第二集团军的防守,安全上有了保障,也为战后归属埋下隐患。

  柏培拉能撑到意属东非投降,同样靠保护伞公司支撑,埃及和英属苏丹是英国政府最后的底线。

  北非战役第一阶段中,尼罗河集团军的主攻方向是意属北非,对于英属苏丹无力兼顾。

  为了保证英国对于英属苏丹的控制,韦唯尔拒绝第二集团军向盘踞在英属苏丹的意大利军队进攻,所以英属苏丹境内的意大利人,才能苟延残喘到现在。

  这个问题现在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一月底,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部队,开始了肃清苏丹的战役。

  战事进展的很顺利,意大利人在东非和北非接连遭受沉重打击,英属苏丹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已经失去作战意志,连印度军队都打不过。

  由英印第五师和第四师,在六个空军中队的支援下,向卡萨拉的意军发起进攻。

  两个意大利师几乎没有抵抗,主动撤离卡萨拉。

  不久,意大利人又放弃加拉巴特,退出苏丹进入阿比西尼亚,向驻扎在阿比西尼亚境内的第二集团军投降。

  冯伏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意外,这就叫人在家中坐,功劳从天上来,第二集团军根本没有参与英军的行动,意大利人却主动撤往阿比西尼亚向第二集团军投降,这也是战绩——

  意大利人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不喜欢法式大餐,反而对南部非洲的东方菜式充满向往。

  这就充分证明了南部非洲这些年,持续对外输出文化的作用。

  换成以前,又有谁知道世界东方的神秘古老帝国,居然是个大吃货帝国呢。

  通过南部非洲电影,全世界现在都知道南部非洲,拥有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

  对于这个结果,普拉特将军显然有点难受,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意大利人为了跑得更快,抛弃了所有辎重,轻装前往阿比西尼亚当俘虏,意大利人在英属苏丹境内的物资,就都成为英军的缴获。

  关键是英军在收复英属苏丹的过程中,损失的士兵还不到500人,这对于英军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英军在英属苏丹创造奇迹的时候,已经攻入意属北非的英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大败。

  关于隆美尔的个人能力,后世有很多争议,一些人认为隆美尔能力出众,战术出色,是百年难遇的将才。

  还有一些人认为,隆美尔固然是将才,但不是帅才,他严重缺乏大局观,好大喜功,贪功冒进,而且还严重缺乏政治敏锐度,和德国一些反对小虎子的人搅在一起,德意联军在北非的最终失败,和隆美尔本人有很大关系。

  不管是哪一方,都承认隆美尔在装甲部队指挥上的出色能力。

  隆美尔的指挥能力出色不出色先不说,整编部队的能力确实是很出色。

  跟随隆美尔来到北非的德军部队,是德国第五轻装甲师,和第90步兵团。

  是的,只有一个团,不是步兵师。

  加上第五轻装甲师,隆美尔指挥的部队一共只有万人。

  意大利人不算,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意大利人已经彻底暴露逗逼属性,他们搞笑的能力,远超作战能力。

  这时候尼罗河集团军的总兵力已经膨胀到近15万人,印度别的不说,暴兵的能力无人能及。

  万对15万,隆美尔深感实力不足,向大本营请求更多支援。

  “海狮行动”无限期推迟之后,德国已经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小胡子根本没有多余兵力支援隆美尔,所以隆美尔只能自力更生。

  无奈的隆美尔把原本在1940年驻守在北非军团的一个团,加上一些炮兵连部队,防空营单位整合到了一起约有3000多人,在加上刚到北非的第90步兵团,又从第5轻装师中抽取了一个炮兵营,这样德国第90步兵师就宣布成立了。

  整编之后的德军,总兵力大约万人,跟尼罗河集团军相比,兵力还是严重不足。

  别忘了隆美尔背后,还有第三集团军的威胁呢。

  外籍军团哗变后,隆美尔抓住机会,迅速向尼罗河集团军展开行动。

  这一时期的德军,在经历了“镰刀行动”之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

  隆美尔只用了三天,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

  其中两天又23个小时是在行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mi9.cc。卡米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m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